首页

女王调教 吃黄金

时间:2025-05-23 06:10:46 作者:一见·从总书记的考察足迹,看徙木立信、化风为俗 浏览量:45651

  中新社拉萨3月25日电 题:西藏石刻艺术保护研究者格旺:“撬开”尘封在石头里的记忆

  作者 李林

  24日下午,“砰砰砰”的拍击声不时从拉萨市文化局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隙马画廊传出。西藏日喀则石刻艺术博物馆负责人格旺正在一场名为“会说话的石头——西藏石刻艺术”分享会现场演示传拓技艺。

3月24日,格旺正在介绍石刻拓片。李林 摄

  从事石刻艺术保护研究十年间,格旺说他很高兴看到石刻文物的保护和石刻艺术研究力度不断加大。更高兴更多人参与其中,共同为西藏石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出力。

  “半路出家,研究石刻,完全是出于一种热爱。”为了摸清西藏石刻文化的家底、保护石刻文物并填补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,格旺2014年开始开展石刻调研工作。他走遍了全区74县区,走访石刻文物遗存点,开展石刻文物遗存点调查,对具有重要价值的石刻、石碑进行鉴定及数据采集工作。

  2019年6月,西藏第一家以石刻艺术为主的专业博物馆——日喀则石刻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。格旺和馆藏的千余件石刻展品一起,为世人“撬开”了尘封在石头里的记忆。

  “对石刻文物的就地保护,是我做得最自豪的事。”格旺认为,西藏石刻文化遗产的保护、利用、传承、研究是目前的重点工作。西藏石刻艺术不像西藏其他艺术有很高的认知度,很多石刻文物多散落在村落、高山间。“每到一个寺庙、一个村庄,我们都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石刻的文物价值。让本地民众通过石刻上的文字或图案,了解石刻‘讲述’的制作工艺、制作背景、地域特征等内容。”格旺觉得,只有让他们认识到了石刻的文物价值,才能更好地保护。

  格旺表示,石刻艺术博物馆像是一扇窗,让大众通过这些精美绝伦的石刻,去了解石刻背后所蕴含的西藏优秀传统文化。“我们也在通过巡展等方式,让更多人了解西藏石刻艺术,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。”

  随着越来越多人了解西藏石刻艺术,参与保护的人也多了起来。据格旺介绍,在日喀则康马县、南木林县等地,都有石刻文化传承研究联合工作站。“也有很多年轻人很感兴趣,这种现象特别好。”

  持续约两个小时的分享会很快结束,现场观众有的去体验宣纸拓片,有的则排队请教格旺。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后,格旺不忘再次邀请:“我们有很多一手资料,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研究,共同将西藏石刻艺术的美好呈现给大家。”(完)

【编辑:黄钰涵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美国考虑以中俄合作为由制裁中国企业? 中方回应

甘肃作为老工业基地,强经济必须强工业。全国政协委员黄宝荣表示,要聚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、新材料基地,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,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。

大国粮仓根基稳固:粮食安全向更高层次跃升

首尔9月30日电 (记者 刘旭)首尔市长吴世勋9月30日在首尔表示,外国人才是增强城市和国家竞争力的基础,应推动转向实施包容性的移民制度。

《平“语”近人——习近平喜欢的典故》第三季(西班牙语版)将在秘鲁多家主流媒体播出

心有大我、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、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。心有大我、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充分体现了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初心使命。教师只有胸怀“国之大者”,心中装着国家和人民,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,才能真正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,把职业发展的“小我”融入教育强国的“大我”中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实现个人价值。被誉为“延安五老”之一的吴玉章先生,始终坚持个人与国家、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信念,以铸魂育人、爱国报国作为终身奋斗目标、毕生精神追求,为人才培养、教育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。

2024全国两会关键词之二 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

朱松纯认为,要放弃“打篮球”的战术,学会“下围棋”的战略,注重全局,不盲目“跟跑”当前以“大数据、大算力、大模型”为特征的人工智能热点,要从一味忙于“补短板”的防御战略,转为同时注重“构筑长板”的进攻战略,独辟蹊径,探索一条自己的创新道路。

“00”后工作不满2年拟任副局长?当地回应质疑

10月7日,北京奥森公园北园粉黛乱子草吸引游人。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消息,今年国庆假期,北京全市公园迎客1221.07万人次,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.86%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